残疾人的心理调节

  • 发布时间:2017-04-05
  • |
  • 作者:医学网
  • 阅读次数:6

中国有6千多万残疾人,约占总人口的5%。现代研究表明,由于特殊的生理条件,残疾人可能比正常人更加敏感,更加容易受到心理压力和伤害,因此,从心理上也更加需要得到专业人士的帮助和指导。目前,随着中国残疾人事业的不断发展,残疾人心理调节工作已经成为各级残疾人组织、各医疗机构的工作重点。在政府、残疾人组织和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下,心理调节工作正在一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城市逐步展开,一些大中城市的残疾人组织先后开办了残疾人心理咨询机构,为当地的残疾患者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对于残疾人而言,好的心理非常重要,下面我简单的介绍一下关于残疾人心理调节的有关知识。
1。什么是心理调节?它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心理调节是运用系统的心理学理论与方法,从生物-心理-社会角度出发,对患者的损伤、残疾和残障问题进行心理干预,以提高残疾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心理调节对于帮助残疾人自己恢复身体功能、克服障碍,以健康的心理状态充分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种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由于身体或心理原因而出现的人格变化,这种变化可能会伴随其后的人生历程。人格变化可能导致生活危机或其它精神危机,需要心理干预才能使患者能够面对现实和未来发展。因此心理康复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第二,残疾人的一些生理功能异常或障碍如肌肉痉挛等也可以使用心理方法加以控制。
  第三,残疾人由于身体的损伤导致的障碍(如移动困难,活动不便或语言障碍等)会产生情绪和其它一些心理变化,这些均需要以心理康复保持健康。
2。残疾人的心理调节的重要性?
  人和动物不同,除了维持生命的生理活动以外,还有一系列的心理活动。伤残造成生理活动障碍,必然会相应地影响其心理活动,严重者还会影响到社会功能。不论什么原因造成何种残疾,即使终生不可恢复其致残的生理功能,只要努力矫正其心理功能,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其社会功能就可代偿部分受损的生理功能,使残疾人残而不废,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一员,而不是成为累赘。因此,残疾人的心理调节问题,是残疾人和其亲属以及全社会都应关心的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3、残疾人怎样进行心理调节?
  心理调节需要系统的理论与方法,残疾人实施心理调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心理调节的系统
①建立个体心理调节的机制
  心理调节的过程是让残疾者建立个体心理调节机制的过程,让残疾人通过接受系统的心理干预,逐渐适应生活、学习、家庭或者工作等方面发生的变化,主要面对出现的各种困难,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一种积极的心理调节机制,以应付可能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保持心理的健康。
②建立有关人员(同事或家属等)协助支持系统
残疾人生活在一定的群体之中,相关人员的态度对于其心理状态有着重要的影响,特别是家属、同事、病友等这样一些联系比较密切的人员的态度对于其心理状态的调节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对残疾人的心理调节不仅要重视患者本身的心理及其变化,也要注意这些人员的心理辅导工作,让他们理解残疾造成的心理问题,并且要解除由于家庭与小团体中出现残疾患者而造成的心理压力,从而为残疾人的心理调节创造一种良好的心理氛围。
③建立专家协助支持机制:心理调节是一个长期的调节过程,残疾人在这个过程中要接受专家的指导与帮助,逐渐摆脱消极心理的影响,建立起积极的人生目标。心理医生是接受专门训练的人员,他们必须掌握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理论与方法,拥有从事心理治疗的技能与临床经验,并且要有极为敏感的观察力与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心理治疗不同于其它临床医疗,有其特殊性的一面,只有经过专门训练的人员才能从事此项工作。
④建立社区辅助支持系统:残疾的康复过程常常是伴随残疾人一生的过程,当残疾人回到家庭与社会后,社区辅助系统的支持就显得非常重要了,要发挥社区中有关医务人员与相关人员的作用,在残疾人出现心理问题的时候,随时给予必要的支持与帮助,从而能够更好地为残疾者的心理康复提供保障。
(2)运用心理治疗方法
  心理治疗是心理医生运用心理学的原则与方法,治疗患者的各种心理困扰,包括情绪、认知与行为等问题,以解决患者所面对的心理障碍,减少焦虑、抑郁、恐慌等精神症状,改善患者的非适应社会的行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人格的正常成长,较好地面对人生,面对生活和很好地适应社会